十個沒有”和延安作風
1940年2月1日,毛澤東在延安民眾聲討汪精衛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:“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,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。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,二沒有土豪劣紳,三沒有賭博,四沒有娼妓,五沒有小老婆,六沒有叫化子,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,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,九沒有人吃摩擦飯,十沒有人發國難財?!标兏蕦庍厖^的“十個沒有”是黨的初心使命的體現,是延安作風、延安精神的生動展示,與國統區的“西安作風”“重慶作風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“只見公仆不見官”:勤政廉潔的政治風向
毛澤東曾對國統區和解放區作過如此比較:“利用抗戰發國難財,官吏即商人,貪污成風,廉恥掃地,這是國民黨區域的特色之一。艱苦奮斗,以身作則,工作之外,還要生產,獎勵廉潔,禁絕貪污,這是中國解放區的特色之一?!?/span>
在陜甘寧邊區,上自毛澤東、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,下至各級干部和基層工作人員,幾乎都是勤政廉潔作風的模范踐行者。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曾舉過延長縣縣長焦生炳的例子:“焦縣長親自參加擔糞、翻地、鋤草、收割。麥收時,他白天割了一天,晚上收工時還要挑著一擔回去,無怪老百姓說,‘自古以來沒見過縣長擔糞,今天縣長也擔起糞來了,我們必須加倍生產才對’?!彼诘诙脜⒆h會上作政府報告時感慨道:“廉潔奉公,已成為政府人員一般具有的品質?!薄拔覀兊墓ぷ魅藛T大部是一些不知疲倦的人民的忠仆,他們念念不忘的,只是抗戰與人民的整個利益?!?/span>
在延安,在陜甘寧邊區,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一般都沒有薪酬,只發給勉強維持生活的津貼,最高級別的行政領導每月5元,縣長2.5元,糧食每天1.4斤,菜錢4分。正如毛澤東所言:“誰人能夠只要每月五塊錢薪水呢?誰人能夠創造這樣的廉潔政治呢?”對于貪污腐敗浪費等行為,共產黨人更是毫不姑息。
1941年頒發的《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》第8條規定,厲行廉潔政治,嚴懲公務人員之貪污行為,禁止任何公務人員假公濟私之行為,共產黨有犯法者從重治罪。擔任甘泉縣張家畔稅務局局長的肖玉璧,因在任內貪污公款3050元,被邊區高等法院依法判處死刑,立即執行。肖玉璧是1933年加入紅軍的戰斗英雄,黨和邊區政府并沒有因此而稍有寬縱。
《解放日報》對此案發表的評論中寫道:“在‘廉潔政治’的地面上,不容許有一個‘肖玉璧’式的莠草生長!有了,就拔掉它!”
“無非一念救蒼生”:積極向善的社會風尚
與“有官皆墨吏”的重慶不同,在“無土不黃金”的延安,群眾的利益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關切,人民的解放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。這里的一切努力和奮斗,“無非一念救蒼生”。
延安時期,中國共產黨和邊區政府不僅在經濟上減租減息,開展大生產運動,改善人民生活,給“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”,而且大力加強社會建設,特別是針對陜甘寧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陋習,深入破除封建迷信,提高婦女社會地位,禁絕種植吸食鴉片,發展醫療衛生事業,以及開展改造“二流子”運動等。
在陜甘寧根據地建立前,當地的教育水平十分落后,文盲率高達99%。中共中央到達陜北后,把發展教育、掃除文盲、提高群眾文化水平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。經過多年努力,邊區的教育水平穩步提高,群眾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。對邊區農村影響最大、效果最為顯著的教育形式,當屬各種類型的以民教民為特點的社會教育,尤以讀報識字組、夜校、冬學、民教館等最受群眾歡迎。在宣傳發動中,黨和邊區政府注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使群眾明白教育的內容、意義等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比如上冬學至少能識150個字、會唱5首歌曲,還知道為什么會打雷下雨、怎樣會不生病、怎樣選舉、怎樣辦合作社;不識字一輩子吃苦頭,上了冬學人人都能干、人人有本事,等等。
全面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,是邊區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。各級政府鼓勵和引導婦女參加生產,提升經濟地位,進而提升其政治地位、文化水平,改善其生活,以“達到解放的道路”。
在邊區婦女生產運動中,涌現出300多名勞動英雄,其中郭鳳英、黑玉祥、張芝蘭、劉桂英等作為全邊區婦女生產的“狀元”,受到毛澤東等領導人接見。比如柳林區二鄉的婦女,通過從事紡織實現了多生產多積蓄,“婦女及其家庭生活都過得好,而且在‘婆姨漢一條心,沙土變黃金’的體驗中,增進了家庭和睦與全村的團結。男人打女人、鄰舍相罵的事情,大大地減少了”。
針對盛行婚姻包辦、買賣的不良社會風氣,邊區政府公布《婚姻條例》,大力倡導婚姻自主,實行一夫一妻制,禁止納妾,禁止包辦強迫、買賣婚姻、童養媳及童養婚等,使婦女的家庭地位有了根本改變,長期延續的惡俗陋習得以摒除。
“八載干戈仗延安”:團結奮發的精神風貌
“百年積弱嘆華夏,八載干戈仗延安。試問九州誰作主?萬眾矚目清涼山?!标愐阍谘影矔r寫下的這首詩,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“民族的希望”的歷史事實。到過延安和邊區的人們,都會為這里上上下下所展現出的那種團結奮發的精神風貌所震撼、所感染。
1939年7月7日,中共中央發出《為抗戰兩周年紀念時局宣言》,旗幟鮮明地提出抗戰、團結、進步三大方針,不僅使全黨進一步統一了思想、提高了認識,也使根據地軍民和黨外人士進一步分清了是非、振奮了士氣。
毛澤東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:“我們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任務,就是團結一切抗日的進步的勢力,抵抗一切投降的倒退的勢力,力爭時局的好轉,挽救時局的逆轉?!蓖惶?,他在為延安民眾討汪大會起草的通電中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十點要求:一曰全國討汪,二曰加緊團結,三曰厲行憲政,四曰制止摩擦,五曰保護青年,六曰援助前線,七曰取締特務機關,八曰取締貪官污吏,九曰實行《總理遺囑》,十曰實行三民主義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邊區堅決抗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。
在延安的廣大軍民中間,堅持團結抗戰到底已經內化為一種政治自覺,外顯為一種精神風貌。這種精神風貌與國統區的狀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照。
美國人謝偉思在訪問延安后說:“我們的全體成員有一個同樣的感覺,好像我們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國度和遇見了不同的人民。在共產黨那里,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氣象和力量,一種和敵人交戰的愿望,這在國民黨的中國是難以見到的?!?/span>
梁漱溟在赴延安參觀后也感慨道:“在極苦的環境中,那里的氣象確是活潑,精神確是發揚?!薄耙话憧慈?,各項人等,生活水準都差不多;沒有享受優厚的人,是一種好的風氣。人人喜歡研究,喜歡學習,不僅學生,或者說人人都像學生。這又是一種好的風氣。愛唱歌,愛開會,亦是他們的一種風氣。天色微明,從被窩中坐起,便口中哼哈抑揚,此唱彼和,仿佛一切勞苦都由此忘卻!”
何其芳更用詩人的語言寫下了自己的感受:“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,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來的青年,背著行李,燃燒著希望,走進這城門。學習,歌唱。過著緊張的快活的日子。然后一群一群地,穿著軍服,燃燒著熱情,走散到各個方向去?!?/span>